♬..♩~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敬启者:
      农业全面信息化正成为信息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农业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知识智能化软件是支撑智慧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将农业领域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知识,并提供智能决策,实现部分或全部替代人工决策,在节省时间、增加安全性的同时减少潜在的人为错误,可大幅度提高智慧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知识工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农业赋能,是未来的应用方向,也是当前我们需要研讨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农业智能化软件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核心的智能决策的算法模型不能满足实时智慧农业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业智能化软件,对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为推进我国农业知识智能工程的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数字农业分会、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于2023年6月10日,在武汉联合举办第一届CCF农业知识智能工程国际学术论坛,围绕农业认知智能、农业知识图谱、农业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农业智能化软件与服务、农业数字孪生、农业大数据中台、农业GPT等主题,诚邀国内外专家研讨交流。
      我们期待着在武汉与您相见!

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CCF数字农业分会,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

一、会议主题

农业认知智能:主要包括精准农业、智能图像识别、复杂场景感知与动植物特征识别、大数据智能决策、开放协同决策、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类脑计算、农业遥感与无人机数据采集、智能语音交互。

农业知识图谱:主要包括农业知识建模、农业知识抽取、农业知识融合、农业知识推理等。

农业多模态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农业本体知识库构建、农业多模态数据管理、农业自然语言及图像处理、农业多模态数据安全保障等。

农业智能化软件与服务:主要包括农业智能化软件构造、农业边缘计算、农业传感器、农业物联网、农业机器人等。

农业数字孪生:主要包括农业数字孪生、农业元宇宙、农业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等。

农业大数据中台主要包括在农业大数据治理、农业数据分析算法、农业数据存储与管理等。

农业GPT:农业智能问答系统、农业ChatGPT与大模型技术、农业具身智能、农业机器脑、典型农业机器人与自主无人系统等。

二、会议日程

日期 日程 时间(拟)
6月9日
(星期五)
注册报道 8:00~22:00
6月10日
(星期六)
大会开幕式 8:00~8:30
主题报告 8:30~18:00

三、参会费用

类型 参会者身份 费用/元
会员 CCF专业会员 600
CCF学生会员 350
非会员 专业人员 800
学生 500

备注:

1、会议注册费包括参会费和论文发表费等,会议期间交通、食宿自理。
2、现在加入CCF,立享会员优惠,会费标准:会员360元/年,学生会员50元/年。

四、相关事项

举办时间:2023.06.10    08:00~18:00
报名时间:2023.04.25 ~ 2023.06.09
会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联 系 人

王颖(华中农业大学
电话:027-87280142
邮箱:yingwang@mail.hzau.edu.cn
         akie2023@126.com
备注:
由于会议在武汉夏季举行,在预定酒店房间紧张的情况下,请尽早预定房间。为了您的方便,我们提供住宿预订服务。谢谢!
酒店地点: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南湖大道66号
折扣价格:¥350.00/天(1号楼)¥280.00/天(2号楼)

五、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

方式一:关注此软文对应的微信公众号“生而有信”,点击菜单“AKIE报名”。

方式二: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

方式三:线上网址

     https://conf.ccf.org.cn/124ldpF/site

附:嘉宾介绍及路线图

嘉宾介绍: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北斗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2003~200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2012~2018年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国际“GPS WORLD”杂志编委,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双跨院士,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

邓水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求是特聘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 / EAI Fellow。现担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电子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IEEE TCSVC Rising Star、CCF服务计算杰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边缘计算、软件工程、大数据等。

王尚广: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北邮深圳研究院副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星际网络与智能计算实验室(深圳)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算星座总负责人、北邮一号卫星总负责人。研究方向包括:服务计算、边缘计算与智能、卫星计算、5G/6G核心网、卫星操作系统等。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CNCF云原生技术创新奖、2022年IEEE卫星技术创新奖、2022年IEEE开源软件服务奖、2022年CNCF KubeEdge学术奖、2023年华为云青竹奖。

何克清: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十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互操作性测评中心主任,湖北省软件测评中心主任,中国UMTP教育与资格认证中心主任,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JTC1/SC32 WG2工作组中国代表;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专家。研究方向为认知智能及其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赵瑞雪: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组织,数据库,信息系统等。1992年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北京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位。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48”项目、科技部基础性项目以及农业部项目等30多项。

叶育鑫: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委员、数字农业专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离散智能专委委员、人工智能逻辑专委委员;吉林省智慧农业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符号与神经计算、智能决策、知识图谱、本体工程。

温长吉:现任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CCF长春委员,CCF YOCSEF长春副主席,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吉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专家,吉林省软科学研究所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农业信息化。

章文: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 YOCSEF武汉2022-2023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行委员、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知识图谱)及其在生物医学及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药物发现、微生物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药物发现研究,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方法运用于疾病靶标识别、苗头化合物筛选、药物重定位、农业微生物知识发现等问题,开发了一系列原创性算法;组织编写并发布2022 年人工智能学会系列白皮书之《人工智能与药物发现》。

冯在文: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现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JTC1/SC32 WG2工作组中国代表、武汉计算软件工程学会理事、CCF服务计算专委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委员。长期从事本体元建模理论、面向知识图谱的农业科学大数据标准化管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异质网络上的知识挖掘计算、大数据中台的构建、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生物信息计算、农业GPT等方面的研究。曾主导研制的ISO/IEC 19763国际标准系列是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第一个ISO国际标准系列。2015年获ISO特别贡献奖,并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两次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Pierre Larmande: IRD,曾任USTH信息通信技术实验室(http://ictlab.usth.edu.vn)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集成、语义网、植物本体论、语义数据链接、知识管理和植物基因组学大数据。于2007年获得蒙彼利埃大学信息学博士学位(关于应用于农学的联邦植物数据集成方法)。农艺关联数据项目(AgroLD)的首席PI;AgroPortal项目的联合PI。

Claire Nedellec: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主任, 领导MaIAGE实验室的Bibliome研究小组(“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从基因组到环境”)。研究重点是基于本体的文本知识抽取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方法,主要应用领域是生命科学和农业。

Michael Bewong: 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整合、精准农业深度学习模型等。

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自驾车:可行至华中农业大学西门进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