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 郭安源(华中科技大学)| 张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高歌(北京大学)|王秀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编者按:“假基因”是一块亟待探索的神秘宝地,华中农大的陈振夏教授以独特的视角绘制了一个全面的假基因功能及进化蓝图。正文很精彩,几位专家的点评更为鞭辟入里,先一睹专家的精彩点评吧!
专 家 点 评:
– 专家一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王秀杰
研究员
– 专家二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歌
研究员
基因组演化是物种演化与表型创新的核心动力与主要机制。近20年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假基因(pseudogene)。前期分析显示,这些假基因在序列上虽然与基因组中存在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高度类似,但却无法编码蛋白,因此其功能及其在演化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本研究中,陈振夏教授团队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系统探索了发育过程中人和小鼠基因组中假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模式,鉴定到一批在发育过程中动态表达的假基因,并发现其呈现与蛋白编码基因相似的表达模式与功能/选择信号,提示了其潜在的演化意义。作为一篇“组学”论文,作者针对演化发育生物学中关键科学问题,综合运用计算与实验手法对假基因表达与调控进行了系统分析,是“数据导向(Data-Oriented)”与“假说驱动(Hypothesis-Driven)”范式结合的很好范例。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相关数据与代码均已在线公开,相信本文的正式发表将为从整体角度理解与解析假基因的功能与演化提供重要的数据与方法学基础。
– 专家三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勇
研究员
功能基因在漫长的演化长河中可能丧失其功能,蜕变为缺乏功能的假基因。人或小鼠等哺乳类动物基因组一般被认为编码1万到2万个丧失了蛋白编码能力的假基因;这些假基因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功能的进化残骸。近十几年的进展显示,部分假基因可通过结合microRNA等方式发挥功能,但这些研究往往是在癌症或其它病理条件下开展的。相比之下,除XIST、HBBP1等少数例子外,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性假基因所知甚少。
– 专家四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郭安源
教授
假基因在高等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是基因组进化的痕迹。虽然有少数假基因被发现可以转录成非编码RNA有一定的调控功能,但大多数假基因被认为是没有功能的。

文章正文简要报道

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与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相似,但不能转录翻译和缺乏功能的DNA片段。因而假基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基因组中演化的遗迹和无功能的化石。随着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某些假基因被发现能够转录甚至翻译产生完整的蛋白质。尽管个别的有功能的假基因被报道,对于假基因整体的表达和演化调控仍然是未知的。对于人类基因组中占基因数量1/4的1.4万个假基因,其演化起源时间、表达活性以及在发育和癌症中的功能等问题仍然有待探究。
假基因的起源和保守性评估
假基因的演化保守性
假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复杂性
随后,研究者利用三代测序和时间序列的二代测序数据,并发现大量的假基因都是可以表达的,显著高于之前的预期。且基于假基因表达量的主成分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样本按照组织聚类,这与蛋白编码基因的聚类模式相似,表明假基因可能参与组织特异性的功能建立。研究人员根据假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波动情况,进一步鉴定了在发育过程中动态表达的假基因,结果表明这些动态表达的假基因活性程度更高,启动子区有更多转录因子结合,参与更广泛的RNA-RNA交互,也更容易具有翻译活性,表明这些动态的假基因很有可能是有功能的。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假基因在17种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到一批作为癌症标志物或靶标的假基因候选物。
发育动态假基因的调控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 通讯作者简介 –
华中农业大学
陈振夏
教授
陈振夏/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副主编(Deputy Editor)。2011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1-2016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主要开展营养基因组学研究,采用“果蝇-小鼠-人”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策略,通过动物和人类营养健康的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评估“基因-膳食-表型”的关联及其分子机制。迄今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Advanced Science, Genome Biology, 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SCI论文16篇。
——— End ———
关于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
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是由湖北省内从事生物信息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学会致力于制定生物信息学专业规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促进理事单位及省内外生物信息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